关于印发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7:44:01   浏览:83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伊州政办发〔2007〕31号

自治州直属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霍尔果斯、都拉塔口岸管委会:
《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自治州十一届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畜牧 疫病 防治 办法 通知




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国务院、自治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条例》以及《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的规定,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贸易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结合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下责任人员:
(一)州、县(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领导及相关人员;
(二)州、县(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责任领导;
(三)州、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责任领导;
(四)州、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任领导和技术人员;
(五)乡镇、街道办事处责任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
(六)乡镇兽医站责任领导及动物防疫人员;
(七)村级动物防疫员;
(八)养殖企业、养殖场负责人及养殖户。
第三条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由州人民政府责任追究。
第四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是指第二条所列的相关责任人员,由于故意或过失,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职责,造成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或扩散,产生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
第五条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伊犁州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条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防控责任领导及相关部门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一)各级政府与所属单位未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责任制未落实的;未召开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的;未及时组织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因组织不力、指挥不当,造成较大损失或造成人感染重大动物疫病的。
(二)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不服从重大动物疫病指挥机构指挥调度的,出现重大动物疫病未及时到岗到位,甚至临阵退缩的。
(三)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未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的;未安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截留、挪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经费,或者侵占、挪用应急储备物资的。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所在县乡未及时逐级上报疫情、造成疫情蔓延和重大不良影响的。
(四)州、县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疫苗调运不及时,或因保管、贮存、运输不当,导致免疫密度、质量达不到要求而引发疫情的;在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期间,不采取临时紧急隔离控制措施,导致疫情扩散的;在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过程中,由于封锁不严,扑杀、隔离、销毁、消毒不彻底,防范措施不力,造成重大动物疫情扩散的。
(五)县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不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不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未建议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及对疫区进行封锁的;对疫情确认、动物扑杀、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不力,或者不及时送检病料和紧急免疫接种的,抗体监测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
(六)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畜禽数量普查不实,辖区畜禽家底不清(没有建立畜禽统计台帐),致使动物防疫免疫密度达不到100%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未开展宣传教育,致使养殖户不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而造成免疫密度达不到100%的。
(七)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未按照乡镇畜禽统计台帐进行免疫,未建立免疫档案、发放免疫证卡,弄虚作假,造成免疫密度达不到100%的;各级动物检疫人员在动物检疫工作中,违反规定出具虚假检疫证明,或为染疫动物出具检疫证明的;私自跨县域、乡域开检疫证明的;公路检查站的动物检疫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把关不严,使染疫动物进入市场流通,而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疫情排查过程中不认真、不仔细,甚至弄虚作假,知情不报、谎报、瞒报,造成重大动物疫情扩散的。
(八)州、县(市)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专家组成员,在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由于诊断不及时,违反技术规程而致使重大动物疫情扩散的。
(九)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发现感染重大动物疫病的动物后,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引发人感染重大动物疫病的。
(十)不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造成重大动物疫情泄密的;
(十一)防疫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注射疫苗,致使免疫无效的。
(十二)村级防疫人员未及时补免或补免不到位的。
第七条 实施责任追究的程序。
(一)重大动物疫情确认,以国家法定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
(二)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进行疫情通报,并派出重大动物疫情调查组,采取查阅档案、实地勘察、走访群众、个别谈话、免疫监测等形式,对疫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进行调查,对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对责任进行认定。调查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调查过程应严格遵守回避和保密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调查组的工作。
(三)调查结束后形成调查报告,由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指挥长审定,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送组织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 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拒绝防疫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协助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强制免疫,并由该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承担所有费用;拒绝、阻碍强制免疫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贩运染疫畜禽及其产品,引发重大动物疫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或者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未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的,依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因拒绝防疫而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其染疫动物及同群动物的扑杀一律不给予经济补偿,由该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承担扑杀病畜和无害化处理的一切费用。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由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州畜牧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并在施行中逐步完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税函[2004]6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现将《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财行〔2004〕15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税务系统的实际,就统一着装整顿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各地要组成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办事机构,明确负责人,由着装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监察部门参加,制定整顿工作方案,对工作做出部署。
  二、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重点是:着装范围、着装经费个人支付情况。按照财政部(88)财税字第127号通知的着装范围和着装经费规定进行检查整顿。
  三、各地统一着装整顿工作要根据《意见》中提出的整顿方式和步骤分阶段进行,要对着装工作安排检查抽查、自查自纠、边整边改。
  四、各地要对整顿统一着装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和整顿统一着装情况统计表(见《意见》附件2)于2004年9月30日前报国家税务总局财务管理司。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财政部 监察部 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


财行[2004]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国办发〔2003〕104号)的要求,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对统一着装进行整顿。现就整顿工作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 指导思想
  整顿统一着装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目前统一着装中存在的“过多”、“过乱”以及仿制等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本着“谁着装、谁纠正”的原则,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着装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清理整顿,坚决制止乱着装行为,维护制式着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 整顿范围
  统一着装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履行职能和行政执法需要,统一穿着由国家规定的制式服装。统一着装批准权限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均无权批准。整顿范围包括:
  (一) 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及人员;
  (二) 经国务院批准着装的,部门擅自扩大着装范围的人员(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及人员名单,见附件1);
  (三) 凡统一配发与国务院批准的统一制式服装颜色、式样雷同的行业标志服或工作服的行业及人员。
  三、 整顿方式和实施步骤
  (一) 整顿方式。由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着装部门采取自上而下、条块结合,自查自纠为主与重点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统一着装问题进行整顿。
  (二) 实施步骤。整顿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准备和发动阶段(2004年4月底以前)。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违规着装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整顿方案,对整顿工作作出部署,并将整顿方案和办事机构负责人及联系电话,报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
  自查自纠阶段(2004年6月底以前)。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对违规着装人员进行自查自纠,提出明确的纠正期限,但最迟不得超过8月底。收回已经发放的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由部门和单位集中交同级整顿统一着装办事机构。
  检查抽查阶段(2004年9月底以前)。由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重点地区和部门进行检查和抽查。各地区、各着装部门也要对所辖区域和本系统的整顿情况开展重点检查。
  总结报告阶段(2004年10月底以前)。各地区和各着装部门要在10月15日前向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报告整顿情况。除报送详细的文字材料外,要如实填报“整顿统一着装情况统计表”并附软盘(附件2)。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将全国整顿统一着装情况向国务院报告。
  四、 整顿工作的要求
  (一)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整顿统一着装,是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定,对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制式着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树立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节减各级政府财政开支,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度,充分认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
  (二)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整顿工作由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负责。成立整顿统一着装办公室,负责整顿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和汇总报告。办公室设在财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着装部门要加强对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领导,成立整顿统一着装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整顿工作。
  (三) 突出重点,加强监督。整顿统一着装工作要从国务院各着装部门抓起,重点整顿未经国务院批准着装的、擅自扩大着装范围的着装部门及人员。同时,也要对社会有关单位所配发的行业标志服或工作服与国务院批准的统一制式服装颜色、式样相雷同的行业及人员着装进行纠正。
  经自查自纠收回的制式服装及库存服装,交由同级整顿统一着装办事机构统一处理。对收回的帽徽、臂章、肩章、大沿帽等制式标志,由同级整顿统一着装办事机构统一销毁。
  各地区、各着装部门要加强对整顿工作全过程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要加强对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宣传报道,经国务院批准统一着装的部门和人员名单以及监督举报电话,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各地区整顿统一着装办事机构要及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四) 严肃纪律,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严肃纪律,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整顿工作如期完成。
  对2004年8月底以前,通过自查自纠解决了“过多”、“过乱”和仿制等问题,并已脱装的地区和部门,不再追究单位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对群众反映强烈、不认真自查自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地区和部门,要及时督导,责令其限期整改。
  对拒不整改以及在2004年1月1日以后,仍然我行我素,继续批准违规着装的地方和部门,要严肃查处。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要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典型案件要予以通报,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附件:
  1.经国务院批准的统一着装部门及人员名单
  2.整顿统一着装情况统计表
财政部 监察部 国务院纠风办
二○○四年三月一日

附件1:

经国务院批准的统一着装部门及人员名单

  一、 公安部门
  属于人民警察建制并授予警衔的在编人民警察。
  二、 国家安全部门
  国家安全机关以公开身份执行逮捕或追捕任务并授予警衔的在编警察。
  三、 司法部门
  监狱、劳教部门负责监狱、劳教管理工作并授予警衔的在编警察。
  四、 法院系统
  法院系统在编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
  五、 检察院系统
  检察院系统在编的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
  六、 海关系统
  属于海关建制并授予关衔的工作人员和缉私警察。
  七、 税务系统
  国税和地税系统直接从事征税的工作人员。
  八、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从事市场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
  九、 国家质检部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从事检验检疫的工作人员。
  十、 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直接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的专职工作人员。
  十一、农业部门
  1. 沿海、边境水域和内陆水域从事渔政监督检查任务的专职渔政人员;
  2. 从事农业植物检疫的专职人员;
  3. 对外开放港口从事涉外渔船检验和渔港监督的专职人员。
  十二、林业部门
  从事森林植物检疫的专职人员。
  十三、交通部门
  1. 对外开放港口从事港务监督的外勤工作人员和对外籍船舶检验的专职人员;
  2. 内河港务监督工作人员。
  十四、国家海洋部门
  国家海洋局所属海洋调查船队和从事海监船工作的专职人员、船员。
附件2:

整顿统一着装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

部门(单位) 批准机关 批准文号 资金来源 着装经费(万元) 人均标准(元) 整顿前人数 整顿人数 整顿后人数 仿制穿着制式服装人数 收回制服数(件、套) 收回制式标志数(套) 收缴仿制服装数(件、套) 收回服装折价(万元) 备注
一、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
1.
2.
...


二、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
1.
2.
...


三、仿制穿着制式服装的单位
1.
2.
...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管理规定

国家商检局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管理规定
1996年5月27日,国家商检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检验管理,确保出口铅笔、蜡笔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由商检机构组织实施的出口铅笔、颜色铅笔、铅笔芯、蜡笔的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出口商品,必须逐批实施检验,该类商品未经检验合格,不准出口。

第二章 检验依据
第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强制性标准或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标准检验。若上述检验标准低于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时,按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有强制性标准或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按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检验;凭样成交的按成交样品检验。
第五条 对外贸易合同未约定检验标准或约定检验标准不明确的,按我国国家标准或国家商检局指定的标准检验。

第三章 检验方式
第六条 商检机构对出口铅笔、蜡笔的检验方式分为商检检验、共同检验和认可检验。
第七条 出口铅笔、蜡笔需出具商检证书的,或工厂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或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商检机构实行自验。
第八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工厂或外贸经营部门,如具备部分项目检验条件的,经商检机构认可后,商检机构和工厂或外贸经营部门可实行共同检验。
第九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工厂或外贸经营部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产品质量较好,国外无不良反映,并且具有两名以上商检认可检验员的,商检机构可实行认可检验,并对其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四章 检验程序
第十条 单证审核
出口铅笔、蜡笔报验时,应附工厂、经营部门检验合格报告,并提供有关周期型式检测报告。对有害物质溶出量有规定的(合同中或法律法规有规定),还应提供表面涂层、铅芯及卷笔纸的有害物质溶出量的检测报告。
单证审核按国家商检局《进出口商品检验签证管理办法》和《进出口商品报验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取样
(一)商检批次以同一生产周期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货号或同一合同的出口铅笔、蜡笔确定为一个检验批,其最大批量应限制在50万支以内。
(二)出口铅笔、蜡笔样品的抽取,除特殊规定外,一般采用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从正常检查开始,并随时执行GB2828--87规定的转移规则。其检查水平为:
开箱数:特殊检查水平S--3;
样品数:一般检查水平I,即根据提交出口检验批的数量,首先按S--3确定开箱数;然后根据检查水平I确定样品数(支),从所开箱数中采用分层法,随机抽取代表性样品(支)。
(三)取样时应核对产品的名称、数量、等级、规格、货号、唛头和商检批号。
第十二条 检验
(一)外观检验:对所抽取的样品逐支进行外观检验。
(二)有害物质检测:进口国政府或对外贸易合同对有害物质溶出量有规定的,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无规定的,按我国国家标准或国家商检局指定的标准进行周期型式检测。对外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对有害物质溶出量未规定但包装上印有“CE”或“ASTM--D4236”
等标记的产品,按EN--71或ASTM--D4236等有关规定的标准、方法检测。
有害物质溶出量的周期型式检测须由商检机构实验室进行,并且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
(三)物理性能测试:对外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对物理性能检验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验;无规定的,按我国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物理性能测试须由商检机构实验室或由商检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商检机构可不定期进行抽查。
(四)包装检验:在取样的同时,应对产品的内、外包装进行检验。外包装检验应符合SN/T0262--93,并应符合牢固、干燥、清洁、完整及适合长途运输等要求。
第十三条 不合格缺陷分类
出口铅笔、蜡笔分为A类、B类和C类不合格缺陷。
A类为铅笔表面漆膜(或其他复合膜)及铅芯中或蜡笔及卷笔纸表面油墨涂层中可溶性锑、砷、钡、镉、铬、铅、汞、硒或这些元素组成的任何可溶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附表1中所列的数值;
B类为严重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
C类为一般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
铅笔不合格缺陷分类见附表2;蜡笔不合格缺陷分类见附表3。
外贸合同中若指明出口产品为中级或普级品,其物理性能指标、外观要求应在合同明确,但A类不合格缺陷不得超过附表1中所列数值。
第十四条 检验结果评定
(一)结果的评定按每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数量统计,若发现一个A类不合格品或B类和C类不合格品数量分别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e),即判定该批为不合格批;反之,若该批中的B类和C类不合格品数分别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及未发现A类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合格。
(二)对于合格批,必须把该批商品样品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调换成合格品后,方可出口。
第十五条 重新检验
出口铅笔、蜡笔一次检验不合格(不包括A类不合格缺陷)的,允许报验人经返工整理后向产地商检机构重新报验。重新报验时应附有返工记录,重新检验只限一次。
第十六条 出口铅笔检验有效期为二年;出口颜色铅笔、蜡笔检验有效期为一年。
第十七条 出口铅笔、蜡笔需出具有害物质溶出量证书时,对外贸易合同、信用证或国外对其内容和格式有要求的,按其要求签发,无要求的,按国家商检局有关规定签发;对并批出证且要求列明检验结果的,应从各批检验结果中选其最高值为整批结果签发。
若需出具CE检测报告,由国家商检局认可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并按其统一证书格式出具CE检测报告。

第五章 产地检验和口岸查验
第十八条 出口铅笔、蜡笔实行产地商检机构检验。
对检验合格的出口铅笔、蜡笔由产地商检机构签发商检证书、放行单或换证凭单;不合格的签发不合格通知单。
第十九条 口岸商检机构凭产地商检机构签发的换证凭单,检验货物的包装、批次、唛头等。如发现批次混乱不清、包装破损,换证凭单过期或原检验结果与合同、信用证规定不符以及有漏验项目时,应重新开箱检验,并及时通知产地商检机构。

第六章 批次、分类和样品管理
第二十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批次管理,按国家商检局发布的《出口商品批次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分类管理,由各地商检局按国家商检局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并制定出对其生产所用的色粉、颜料等原材料样品或成品进行抽查测试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出口铅笔、蜡笔的样品管理,按国家商检局发布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样品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统计和质量分析
第二十三条 出口铅笔、蜡笔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工作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保存期为二年。
第二十四条 商检机构检验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按规定进行统计。国家商检局的直属机构每年进行一次检验工作和产品质量情况总结,认真填写检验情况汇总表(见附表4),并于下一年的一月二十五日前报国家商检局。
铅笔、蜡笔A类不合格检验项目
附表1
--------------------------------------------------------------------------------------------------------------
|有害物质 | 锑 | 砷 | 钡 | 镉 | 铬 | 铅 | 汞 | 硒 |
| 指标 |----------|----------|----------|----------|----------|----------|----------|----------|
| |(Sb) |(As) |(Ba) |(Cd) |(Cr) |(Pb) |(Hg) |(Se) |
|----------|----------|----------|----------|----------|----------|----------|----------|----------|
|mg/kg| 60 | 25 | 1000| 75 | 60 | 90 | 60 | 500 |
--------------------------------------------------------------------------------------------------------------
铅笔不合格分类
附表2
----------------------------------------------------------------------------------------
| 检 验 项 目 | 缺 陷 名 称 |不合格分类|AQL值|
|----------------------|--------------------------------------|----------|--------|
| 卷 削 性 能 | 卷削面不光整 | B | 2.5|
|----------------------|--------------------------------------|----------|--------|
| 笔杆结合牢度 | 笔杆开胶、开裂 | B | 2.5|
|----------------------|--------------------------------------|----------|--------|
| 笔 杆 | 虫洞、严重伤缺 | B | 2.5|
|----------------------|--------------------------------------|----------|--------|
| 皮 头 拉 力 | 皮 头 不 牢 | B | 2.5|
|----------------------|--------------------------------------|----------|--------|
| 笔 杆 漆 膜 | 不光整、粘漆、脱漆 | C | 6.5|
|----------------------|--------------------------------------|----------|--------|
| 笔 杆 | 毛杆(不平整、不光洁) | C | 6.5|
|----------------------|--------------------------------------|----------|--------|
| 商标、印刷 | 标志不正、不清或印花不正、不清 | C | 6.5|
|----------------------|--------------------------------------|----------|--------|
| 偏 芯 | 偏 芯 | C | 6.5|
|----------------------|--------------------------------------|----------|--------|
| 杆 内 断 芯 | 杆 内 断 芯 | C | 6.5|
|----------------------|--------------------------------------|----------|--------|
| 外 观 | 其它外观缺陷 | C | 6.5|
----------------------------------------------------------------------------------------
蜡笔不合格分类
附表3
----------------------------------------------------------------------------------------
| 检 验 项 目 | 缺 陷 名 称 |不合格分类|AQL值|
|----------------------|--------------------------------------|----------|--------|
| 色 泽 | 色泽不符、不正 | B | 2.5|
|----------------------|--------------------------------------|----------|--------|
| 描 绘 性 能 | 描绘不良、不流利 | B | 2.5|
|----------------------|--------------------------------------|----------|--------|
| 笔 身 | 断支、严重缺损 | B | 2.5|
|----------------------|--------------------------------------|----------|--------|
| 笔 身 外 观 | 不光洁、不完整、歪斜 | C | 6.5|
|----------------------|--------------------------------------|----------|--------|
| 笔 身 外 观 | 相 同 色 支 | C | 6.5|
|----------------------|--------------------------------------|----------|--------|
| 商标、印刷 | 标志、卷纸不平整、印刷不清晰 | C | 6.5|
|----------------------|--------------------------------------|----------|--------|
| 笔 头 | 笔 头 偏 心 | C | 6.5|
|----------------------|--------------------------------------|----------|--------|
| 外 观 | 其他外观缺陷 | C | 6.5|
----------------------------------------------------------------------------------------
一九九 年出口铅笔、蜡笔检验情况汇总表
局名: 附表4
--------------------------------------------------------------------------------------------------------
| |报验数量|商检检验| 一次检验不合格 | 一次检验不合格原因 |
| | | | | |
| |--------|--------|----------------------------|----------------------------------------|
|品 名|批|万支|批|万支|批| % | 数量 | % | A类| B类 | C类 | 物理 |
| | | | | | | |(万支)| |不合格| 不合格 | 不合格 | |
| |--|----|--|----|--|------|--------|------|------|----------|----------| |
| |1| 2|3| 4|5|5--3| 6 |6--4| | | | | | | | | 性能 |
|--------|--|----|--|----|--|------|--------|------|--|--|--|--|--|--|--|--|--------|
|铅 笔| | | | | | | | | | | | | | | | | |
|--------|--|----|--|----|--|------|--------|------|--|--|--|--|--|--|--|--|--------|
|颜色铅笔| | | | | | | | | | | | | | | | | |
|--------|--|----|--|----|--|------|--------|------|--|--|--|--|--|--|--|--|--------|
|铅 芯| | | | | | | | | | | | | | | | | |
|--------|--|----|--|----|--|------|--------|------|--|--|--|--|--|--|--|--|--------|
|蜡 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处理方式 |与 年同期 | 放行 | 出口总金额 |
|不合格率比较 | | |
----------------------------|--------------|----------------|--------------|
返工 | 不准 | 客户 | | | 批 | 数量 | |
整理 | 出口 | 确认 | | | |(万支)| 万美元 |
--------|--------|--------|------|------|------|--------| |
批 | 批 | 批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长: 填表人: 填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