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2:34:51   浏览:926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


《成都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1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义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2日起施行。

市长 李春城

二○○三年一月三十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明确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复函》,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等五城区(含高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其派驻街道办事处、镇(乡)政府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以区执法局的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

市执法局派驻火车北站地区的执法分局负责该地区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三条 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定期交流轮岗制度。

第四条 市、区执法局(以下统称执法局)根据本办法规定的范围查处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办法规定由执法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原行政主管部门不再行使;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五条 执法局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 市执法局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区执法局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行为的查处。

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属地管辖和级别管辖相结合、以属地管辖为主的原则。

下列案件由执法局管辖:

(一)跨区的行政违法案件;

(二)重大行政违法案件;

(三)市政府指定查处的行政违法案件。

区执法局负责查处除市执法局直接管辖以外的案件和指定管辖的案件。

第七条 执法局依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成都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成都市市容市貌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垃圾管理、夜景灯饰管理、户外广告设置及商招店招设置管理、机动车冲洗管理、城区河道管理等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执法局依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成都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绿地管理、古树名木管理、公园管理等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 执法局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成都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等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条 执法局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发出高噪音的;

(二)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

(三)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未经批准进行夜间施工,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四)在非指定地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物质的;

(五)施工、运输、装卸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粉尘和扬尘,污染公共环境的;

(六)餐饮服务业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七)违法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

(八)违法堆放、倾倒固体废弃物的。

第十一条 执法局依据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

(二)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已满,或使用期未满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需要限期拆除而不拆除的;

(三)临街房屋改建营业用房的;

(四)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后,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或改变建筑外形立面的。

第十二条 执法局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无照商贩沿街贩卖的;

(二)未进指定地点摆卖商品的。

第十三条 执法局依据食品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未达到食品卫生要求的零星饮食摊点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着统一制服,并出示省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对不出示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有权拒绝接受处罚或检查。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不得少于两人。涉及本人的亲属或者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扣押当事人的物品或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清单,并在清单上注明执法人员的姓名、执法证件编码和扣押时间。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二十一条 执法局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后10个工作日内,按照案件的类型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报同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执法局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还应同时报市执法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执法局适用一般程序查处案件,应当在发现违法行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案情复杂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 执法局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

第二十四条 执法局应当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制度,并为举报人保密。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查处。

第二十五条 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属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管辖的违法案件,应当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对行政执法案件的管辖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商不成的,报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六条 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涉及损害赔偿、行政事业性收费、加收滞纳金的,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相关单位。

执法局在查处需有关单位协助的案件时,有关单位应当予配合。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市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区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执法局或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 市执法局对区执法局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区执法局对违法行为应当查处而不予查处的,应当责令其进行查处或直接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妨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取消执法资格,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年2月8日起施行,1998年9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成都市城区城建监察执法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立铁路职工教育体系的几点意见

铁道部


建立铁路职工教育体系的几点意见
铁道部

意见
一、建立铁路职工教育体系的意义和目的
实现铁路的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归根结底要有高水平的职工队伍。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铁路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尽快形成一支在数量上能够基本满足需要,质量上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专业配套、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干部队伍和专业技
术人员队伍;形成一支以中级技术工人为主体,技术等级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政治、文化、技术素质的工人队伍。建设这样两支队伍,一方面要由普通全日制学校输送毕业生,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现有职工队伍的素质,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对铁路的指示:“认真搞好职工培训”。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铁路职工教育的任务,一是要普遍提高干部、工人的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二是要从现有职工中培养造就大批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
铁路职工教育经过三十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基础,近几年来又有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对各类人员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要求,在培训与使用的结合上缺乏政策和制度的保证,学制不健全,办学基地不配套,管理体制不完善,使铁路职工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建立健全铁路职
工教育体系,实现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搞好铁路职工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铁路职工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铁路职工教育体系包括学制学历、办学基地、管理体制及教学体系等四方面内容。
(一)学制、学历
如何从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这一根本前提出发,适应铁路部门各类人员的需要,建立起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灵活多样、互相衔接的一整套职工教育的学制、学历,应该是建立职工教育体系的基本环节。
铁路职工教育的学制、学历,主要有三类:
第一、职务培训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以期收到切实的效果”,指明了职工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方向。在铁路部门实行职务培训,主要是指任职(上岗)、转职和晋职的培训,即根据不同的职务(岗位)制定职务
标准,根据职务标准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培训期(学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任用、定职或晋级。
职务培训的内容,不论干部和工人,基本应包括以下方面:
(1)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文化和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理论知识;
(3)与岗位有关的现代化管理知识与技能;
(4)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实行职务培训,可以根据不同岗位,不同深度的要求,划分培训层次。例如,党政干部按职务(处级以上、科级、股级以下),专业技术干部按技术职称,行车主要工种按职名,大致划分高级、中级、初级的层次,通用技术工种比照现行技术等级划分为高级(七级以上)、中级(四至
六级)、初级(三级以下),等等。
培训内容和学制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要确定。例如,处级以上干部的文化起点应为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的程度,即使具有大专学历,也需要学习本岗位应具有的管理知识,进管理干部院校培训半年。技术工人的培训,文化起点应为初中毕业程度。由于原来制定的各等级
应知、应会标准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应按部颁初、中、高级技术理论教学计划和操作大纲组织培训。为了实现工人队伍素质的良性循环,初级工和新工人要打好基础。中级、高级工的培训是累进型的,不同工种的培训期根据其技术密集程度确定。
职务培训的结业证、合格证,做为职工定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相对于“社会学历”而言,可以看作是一种“企业学历”。
第二、继续教育
这类教育重点是对具有一定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的各级技术、经济干部和业务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教育。对于高、中级科技人员,要定期、脱产进行,并按规定形成制度,使这部分骨干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的形势。
在技术工人中围绕生产进行的安全教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规程的培训,也属于这个范畴。这方面的培训,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作用,应当加以重视。
从广义上讲,继续教育也是职务(岗位)培训的一部分。
第三、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
鉴于我国全日制教育的普及水平还比较低,铁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从职工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出发,继续办好在职高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做到既要坚持标准,达到相当于全日制同类教育的教学水平,又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
方法以及学籍管理等各方面,从职工教育的特点和铁路企业实际出发,切实防止照搬全日制做法。
这一类教育,可以看作是铁路企业实行职务培训的一种基础和补充教育。
(二)办学基地
办学基地,即各级各类职工学校或培训中心,要和培训学制的结构相适应,采取部、局、分局、基层站段四级办学的方式。各级各类职工学校(包括全日制大中专学校的培训部)所承担的分级培训任务见附图二。干部培训在部、局两级党校、干部院校、职工大中专、全日制大中专学校
的培训部和局级职工学校进行;工人培训除择优作为后备干部的培训对象外,一般在局、分局、站段三级职工学校(或教育室)进行。各个层次都可以采取脱产与业余、系统教育与短期培训、集中教学与单科积累相结合的方法,多种形式办学。
各级办学基地都应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如领导班子、师资队伍、校舍和图书设备、教学管理制度等,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三)管理体制
铁路职工教育实行四级办学,四级管理。各级各类职工学校要实行“三定”:定任务、定规模、定编制。
铁道部举办管理干部学院和面向全路的培训中心,并在全日制普通铁路高等院校设立培训部(主要任务是搞好函授教育、继续教育和承担师资培训);各铁路局和基建、物资、通号等系统办学基地的分工、配置和专业设置,应根据培训的任务量归口统筹规划建设;工业系统各厂的培训
中心,应统一安排多层次、多规格的职工培训。较大的基层站段经过批准可以建立职工学校,亦可与教育室合为一套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职工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培训任务分工,规定相应权限,如学校级别、颁发证书等级、教师任用权及经费使用权等。
(四)教学体系
随着铁路职工教育学制学历的健全和完善,教学体系应逐步健全起来,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教师进修与培训,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新技术应用开发。
根据我国铁路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职工队伍素质的现状出发,铁路职工教育要采用和创建多层次、多学科、多对象、多种形式、多种规格的教学结构,实行“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面向生产和按照成人特点组织教学。要大力进行职工教育的教材建设,开展理论研究,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此,在铁道部太原运输管理干部学院设立职工教育理论研究室,各局(厂、院)可在一、二所条件较好的职工院校设立职工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此项工作。
三、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铁路职工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与干部制度、劳动人事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息息相关。全路在行车主要工种的职务培训方面有好的传统,中共中央〔1981〕8号文件下达以来,铁路职工教育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因
此,初步形成和建立铁路职工教育体系已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当前,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整规划,逐项落实
铁道部修订《八十年代铁路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七五”职工教育规划,建立运输、公安、物资、基建、行政管理等几所管理干部学院,面向全路的继续教育中心或技术培训中心。
各局、厂、院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从职务培训的原则出发,对各级各类培训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或建立定量模型,进而确定办学基地的形式、规模与分工、专业设置的配套,并且分年度编制计划,逐年落实,逐步实现。具体要求如下:
1、在编制培训规划时,应分为近期(一九九○年以前)和远期两个阶段作出安排,其中处、科级干部(包括预备干部)的职务培训量分专业类型编制;工人培训,一九九○年技术工人的中级工一般可占50%左右,高级工占10%左右。职工中接受各种在职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
的人数年平均占职工总数的0.5%左右。总之,要根据本单位培训干部和后备专业人才、熟练技工的需要确定指标。
2、部属单位的各级培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一九八五年六月底报部;各级职工学校一九八六年底前实行“三定”。
(二)逐步实行职务培训制度
建立职务培训制度,使培训与任职、晋升真正结合起来,是职工教育基本的要求,是正规化培训的主要形式,因此必须下决心抓紧抓好。铁道部负责制定有关制度和“立法”,一九八五年先安排以下几项:
1、建立全路新工人培训管理制度,由教育和劳动人事部门负责。
2、在进一步完善和总结推广机车乘务员实行职务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行车主要工种和工班长的职务培训制度,由教育、劳动人事,车、机、工、电、辆等部门共同制订。
3、结合岗位责任制,制订处、科级干部的职务标准和培训要求,由人事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加。
各局应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要求与规定,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并可扩大试行范围。
铁道部的统一规定未下达前,允许各单位进行试点。
(三)落实办学条件
各铁路局和基建、工业、物资、通号等部门,应逐步增加职工教育基础性投资,改善校舍与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铁道部每年拨出专款,用于面向全路的干部教育基地建设和重点补助沿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职工教育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职工教育的中心环节,目前职教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的状况,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尽快改变。
1、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职工教育战线落实得不够好,专职教师中的骨干向外流动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党委、劳动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九八五年上半年各单位应进行一次专门检查,并根据国家规定精神解决好职工教育专职教师的待遇问题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好专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师资的教学业务水平,应于八五年提出专项规划。
3、允许各级职工学校在定员编制范围内招聘教师。
4、各级职工学校经批准,可以试行教师的超工作量教学津贴。
5、各级职工学校计划外办班,可以收取少量学费,由学校自行支配,用于福利、奖励和教学设备建设。
(四)提高办学效益
职工教育是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属于劳动力的再生产。职工教育是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扩大培训规模,多出人才,保证教学质量,为各种岗位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就是企业办学的目的,也是职工教育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体现

各级主管教育部门和职工学校,还应注意办学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包括:在编制、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日常经费使用标准,降低单员培训成本;适当组织勤工俭学,开源节流;实行择优培训的原则;采取各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各局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规定若干考核指标(如年培训量、校舍利用率、直接用于教学的经费比例、教职员与学员的比例、培训合格率等),对各级职工学校进行定期检查和评比;对培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办学单位可给适当奖励。(附图略)



1985年3月1日

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农业银行、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培训外派海员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商务厅 湖北省农业银行 湖北省财政厅


省商务厅、省农业银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培训外派海员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鄂商经[2005]7号


各有关市、州、县人民政府及其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商务局(外经贸局)、农业银行、财政局,省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外派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和经营公司:

  现将经省政府审定同意的《湖北省培训外派海员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

  附件:《湖北省培训外派海员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湖北省培训外派海员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外派海员劳务产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在指定的贫困县、市招收适龄青年进行海员培训后外派工作;并决定对家境贫困学员的学习培训和生活费用,由银行提供外派海员培训专项助学贷款(以下统称“海员贷款”),省财政给予全额贴息。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员贷款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动作、风险补偿、协力推动”的原则,采取第三方提保和省财政在外派海员促进专项资金中贴息相结合的贷款方式,坚持“自愿申请、自主授信、分期还贷、专款专用”。

  第三条 各外派海员基地县必须建立“海员贷款担保资金”。“海员贷款担保资金”的来源为:发展计划局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贫办的劳动技能培训转移资金、商务局安排中部外比贸发展促进资金和县市财政安排的资金组成。各生源县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的且银行认可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下称担保公司)为外派海员贷款提供担保,并与贷款行签订有关贷款担保协议。

  第四条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农行)指定其有关县、市分支机构办理外派海员培训助学贷款业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湖北省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是省政府成立的负责外派海员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省商务厅)。主要职责是负责外派海员工作规划、政策的制定和部门协调工作;督促外派海员基地县、市组建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上级相关政策,制定本地外海员有关实施办法,督促省外派海员促进专项资金足额落实报到。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相互支持,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外派海员工作,并积极配合贷款银行和基地县、市外派海员工作机构,搞好海员贷款的受理、审批、发放、回收和管理工作,把海员贷款用出成效。

  第六条 外派海员基地县、市政府要比照省里的做法,建立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招收学员选拔办法,明确“海员贷款担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和管理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外派海员和海员贷款工作。

  第三章 贷款计划

  第七条 省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按年度安排外派海员招生培训计划,承办银行依此自主安排年度信贷规模,并按贷款条件与学员签订合同,省财政部门按承办银行与学员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制定年度贴息资金计划。

  第八条 海员贷款须具备下列条件:

  1、外派海员基地县(市)必须筹集“海员贷款担保资金”,筹资金额起点不低于20万元;

  2、筹集的外派海员贷款担保资金,由担保公司在贷款行开立外派海员贷款担保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3、省外派海员促进专项资金在贷款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4、外派海员基地县(市)的海员贷款总额,不超过不当地海员贷款担保资金的5倍;

  5、海员贷款实行先存后贷,在海员贷款未全部收回前,担保公司在贷款行的担保资金不得提前动用;

  6、海员贷款实行贷款推荐人和见证人制度。外派海员基地县(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单位为贷款推荐人,培训院校、外派海员经营公司和学员家长为贷款见证人。

  第四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九条 海员贷款对象是:外派海员基地县(市)招收的、接受海员专业教育培训的、家境困难的学员(以下简称借款人)。

  第十条 借款人申请海员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与基地县、市证籍代码相符),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此项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2、有培训院校的有效学籍和资格证明(如录取通知书等);

  3、身体健康,品德优良,诚实守信,学习刻苦,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4、有生源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推荐书;

  5、有基地县(市)政府民下局或学员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低于当地农村低保线)、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的证明。

  第五章 贷款限额、利率、期限和营业税

  第十一条 在培学员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应遵循“自筹为主、贷款为辅”的原则。贷款银行对学员贷款数额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借款人借款额=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用(按办学所在地的城市低保标准)-个人可得收入(包括家庭供给、社会资助)。贷款银行对学员贷款一般控制额为:普通学员的助学贷款最高不超过1万元,高级学员的助学贷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十二条 海员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政策执行。贷款银行对海员贷款担保资金存款不计付利率。

  第十三条 海员贷款期限按学员在校学习时间、实习期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务合同中的时间差和工作一年的时间确定。普通海员学员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高级海员学员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十四条 对贷款银行的海员贷款利息收入,比照国家助学贷款的办法,免征营业税。贷款银行对海员贷款,实行单设科目、台帐,单独核算。

  第六章 贷款申请、审批及发放

  第十五条 外派海员培训学员申请贷款须提供以下资料:

  1、本人填写的《贷款申请审批表》,并由学员家长(或亲属)签字盖章;

  2、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

  3、取得培训院校有效学籍和资格的证明;

  4、外派海员基地县生源所在乡镇出具的经济状况证明;

  5、外派海员基地县工作机构出具的贷款推荐书。

  第十六条 申贷资料经生源县外派海员工作机构资格初审后,统一提交贷款银行受理。贷款银行在收到学员的申贷资料后,应逐项复查申请人的贷款资格,在20个工作日内,按操作程序,报有权人审批后,对借款人办理有关贷款手续。

  第十七条 贷款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首先划入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的个人存款帐户,然后由贷款行按照借款人的书面委托,根据培训院校向贷款银行出具的培训收费明细证明,将学员学习培训和实习的费用划转到培训院校指定的帐户中。

  第七章 贷款的偿还

  第十八条海员贷款统一采取分期等额还款方式。借款人培训学习毕(结)业和实习结束、工作一年后,即进入还款期。借款人要认真履行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贷款行委托外派海员经营公司定期定额将借款海员的部分劳务报酬按时、足额存入银行指定帐户中。

  第十九条 海员贷款不得展期。借款人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对提前归还部分,贷款行要按贷款实际期限计结利息。

  第八章 贷款贴息

  第二十条 海员贷款期限内的利息,由省财政从省外派海员促进专项资金中全额贴息。

  第二十一条 贷款贴息办理程序:贷款银行将《贴息结算表》连同上述计息依据复印,送县(市)外派海员领导小组审核盖章以后,由贷款银行将《贴息结算表》连同计息依据复印件上报省分行,省分行汇总后的《贴息结算表》,连同计息依据复印件,送省商务厅核准后,向省财政厅申报贴息,省财政厅在10个工作日内,将款项拨付到贷款行指定帐户。

  第九章 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

  第二十二条 生源县专门工作机构及外派海员培训院校配合贷款银行在培训学员毕(结)业实习前,明确学员要认真履行责任,提高学员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二十三条 省商务厅将每年的外派海员计划安排、培训院校名单和外派海员经营公司名单,抄送承办银行;培训院校作为贷款见证人,要将外派海员招生名册,每年的学习培训和实习的收费标准、以及中途学员减员情况和取得毕(结)业证书和海员证书的学员名单,在事后15日内报送省外派海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贷款银行。省农行将上述文件资料转发给贷款经办行,作为审贷、放贷、停贷、收贷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外派海员基地县工作领导小组为海员贷款的推荐人,要把好培训学员申贷资格材料的审核关,给贷款行提供准确审贷资料。外派海员经营公司作为贷款见证人,要配合省商务厅和贷款银行做好外派海员跟踪管理,协助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将借款人外派就业基本情况、就业地址、有效联系方式等,提供给省商务厅和贷款银行。同时,接受贷款银行委托做好为贷款人代扣代还贷款的工作。贷款银行、借款人和外派海员经营公司之间,要签订相关协议,以便共同信守。

  第二十五条 贷款银行要落实海员贷款日常管理和工作报告制度,严格对到、逾期贷款的管理,加大对违约贷款清收力度,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避免贷款损失。同时,贷款行应书面通知县、市外派海员工作机构核查、备案。

  第二十六条 外派海员基地县(市)政府委托的担保公司应承诺不挪用外派海员贷款担保资金,如遇执法机关冻结或扣划该担保资金时,担保公司应立即向外派海员基地县(市)政府反映,由政府出面协调,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当“海员贷款担保资金”每半年的存款余额低于最低限额20万元时,外派海员基地县、市工作领导小组要研究筹资渠道,确定有关部门筹资额,限期在一个月内补足。

  第二十七条 贷款学员因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完成学业、未与外派海员经营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所造成贷款逾期的,由贷款行按担保协议从担保公司海员贷款担保资金帐户中扣收。

  第二十八条 贷款学员与外派海员经营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后贷款逾期的,首先由贷款行与外派海员经营公司联系,弄清原因,外派海员经营公司要按与贷款行签订的协议,采取有效措施与银行积极共同清收,清收不回的部分,由贷款行按担保协议从担保公司海员贷款担保资金帐户中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