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06 07:57:43   浏览:87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10月30日,财政部

一、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业生产,解决油品提价与农产品不能相应提价的矛盾,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油品价格调节基金(以下简称“价格调节基金”)。价格调节基金专项用于补助受柴油调价影响较大的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农机田间作业。为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收支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范围为全国所有从事加工国产陆上原油的炼油企业;征收标准按加工国产陆上一档原油每吨5元征收。
三、价格调节基金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实行实收实支管理。
为反映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拨付情况,在基金预算收入科目中增设第415款“油品价格调节基金收入”,在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中增设第415款“油品价格调节基金支出”。价格调节基金的解缴和核拨分别使用以上收支科目。
四、价格调节基金由原油生产企业代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监缴,就地缴入中央金库。
价格调节基金在原油生产企业与原油加工企业原油结算环节征收,原油加工企业按规定缴纳的价格调节基金随同原油价款一同列入成本费用;原油生产企业代征的价格调节基金在“其他应交款”科目下设置“油品价格调节基金”明细科目核算。各原油生产企业应按月向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申报代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情况,由专员办开具“一般缴款书”,于每月终了后15日内缴入中央金库,并将解缴的数字填列在《财政部派驻机构财政征缴工作月报表》(一)“征收非税收性专项收入”栏“油品价格调节基金”项内。
代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原油生产企业,可按年征收总额的2‰提取手续费,并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科目。
五、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六、价格调节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补助承担农机田间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年终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价格调节基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家计委根据上一年基金的实际缴库金额,于下一年初分两次拨付农业部。农业部根据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上一年种植面积和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量,提出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商财政部、国家计委同意后下达资金使用项目计划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行政管理部门,并抄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物价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农业部下达的资金使用项目计划中明确的农机作业任务和补助资金数量,逐级下达到市、县农机行政管理部门,并由市、县农机行政管理部门以作业合同形式将补助资金分解落实到承担农机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具体操作细则由农业部商财政部、国家计委另行制定。
七、农机服务组织收到专项补助款后,应相应冲减有关费用,降低田间农机作业费、柴油机排灌费等费用。具体的田间作业收费标准由各县(市)物价部门根据补贴情况制定,并监督执行。
八、各原油加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价格调节基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
九、各原油生产企业应认真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代征代缴工作,不得滞留和占用。
十、各农机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作用,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和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作业成本,有效控制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减轻农民负担。
十一、农业部除了向财政部、国家计委申请资金,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外,在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应向财政部、国家计委报送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决算,并配合财政部、国家计委做好资金使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十二、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应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为了保证基金的及时足额入库和按规定管理使用,日常征收入库和使用的监督工作分别由财政部驻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负责。如发现有关单位不按规定征缴和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应按有关财政法规进行处理,并报告财政部、国家计委。
十三、本办法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今后如原油一、二档价格并价,将另行研究油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十四、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计委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03〕83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常州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颁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常州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防止食用农产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提高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食用农产品有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食用农产品是指通过种植、养殖、捕捞形成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包括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产品。

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管理,是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为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对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及其相关活动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和组织建设,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农业转基因生物等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检疫、检测的监督。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食用农产品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商业流通领域的行业管理,家畜产品屠宰加工的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协同有关部门进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管理及其监督实施,地方标准的组织制定、发布和监督实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监督。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卫生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环境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进出口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规划、土地、财政、交通、公安、物价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行政执法的协调和沟通,发挥行政管理的整体效能。

第五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部门进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

鼓励和支持相关的行业协会制定并推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敦促会员依法从事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规划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制订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扶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食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第七条 禁止向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可能影响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区域排放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或者倾倒、填埋有害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已建立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周围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第八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中使用农用化学品、生化制品等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使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超范围使用法规、规章或者省、市人民政府规定限制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

(二)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人用药品作为兽药使用;

(三)不使用未经依法批准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防腐剂。

第九条 食用农产品应当适期收获、屠宰、捕捞。使用过肥料、农药、兽药、渔药等农业投入品的食用农产品,必须达到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收获、屠宰、捕捞。

第十条 畜禽饲养场、屠宰场、养殖场对经检测、检疫不合格或者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染疫的畜禽及其产品,染疫畜禽的排泄物,应当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其他生产场所发现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生产者应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农林等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送交有关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条 生产者出产的食用农产品,其农药残留量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对已出产的食用农产品,经检测其农药残留量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生产者应当分别不同情况,予以销毁或者限制其用途。

第十二条 本市实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质量安全责任公示与承诺制度。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开办者应当将其遵守的食用农产品相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公示。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开办者应当就其经营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向社会作出承诺,保证达到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要求,并就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行先行赔偿。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其公示与承诺进行监督。

第十三条 本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经营食用农产品的超级市场、配送中心及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应当配置必要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药液等设备及场所,配备检测人员,并建立相应的检测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本市其他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可以自行进行产品检测,也可以委托有关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对检测发现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食用农产品,经营食用农产品的超级市场、配送中心、食品加工企业或者其他食用农产品的经营者不得出售或者转移,并应当及时报告工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处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开办者,对检测发现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制止经营者出售或者转移,并及时报告工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对在经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食用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由经营者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生产环节产品无害化处理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禁止销售国家禁止施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蔬菜、瓜果产品,含有“瘦肉精”等有害成分的畜禽产品,以及法律、法规、规章禁止销售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其他食用农产品。

第十六条 经营食用农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产品认证标志,不得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经营食用农产品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包装、器具、设备,应当符合有关卫生标准要求。禁止用污水喷洒、浸泡食用农产品。

第十七条 外地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本市的,经营者应当依法携带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车辆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并按有关规定在指定道口运入,接受防疫监督。

第十八条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实行持证检测制度。检测人员均应通过食用农产品检测知识培训后,凭有权部门发放的上岗证,方可持证检测。无上岗证人员,不得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应当相对固定,检测人员应当遵守检测制度,公正、及时、客观地做好检测工作,并做好台帐记录。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规定,未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在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中,使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按照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销售施用过甲胺磷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蔬菜、瓜果产品,含有“瘦肉精”等有害成分的禽畜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缓刑犯进高校不是闹剧
(武汉 王培荫)

某报的一篇《服刑犯进高校谁之过》中,作者认为:更期待有关部门能以此为教训,加强监管,防止“服刑犯进高校”的闹剧再度上演。
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相反,笔者认为,我们对判处缓刑的罪犯,可以有条件地允许他们参加高考或其他学历考试,而且可以让他们在高校等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的监督下继续改造;但是不能因为他们是罪犯就剥夺其受教育(包括而不限于学历教育)的权利。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我国《宪法》中明确赋予公民的权利,而罪犯作为公民(如果是中国人的话),虽然犯罪了,哪怕他们要受到《刑法》等法律的惩罚,但是他们依然是公民,他们合法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当然要受到尊重和保护。
第二,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并没有规定被判处缓刑的罪犯不能上大学,而且有的部门规章中规定了缓刑犯可以工作,那么同理,缓刑犯也可以上学了。事实上,我国很多被判处徒刑并被关押的罪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们在所有的科目合格后就能通过审核,获得文凭,监管当局和社会对此都是持支持的态度。曾经还有报纸报道某罪犯在监狱里继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就读的高校并未因其入狱而将其开除学籍了事。实践证明,这对于罪犯的改造相当有益。
第三,我们应加强对缓刑犯的监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继续读书。政审也罢,监管也罢,不能成为剥夺缓刑犯权利的借口、关卡。我们国家对罪犯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罪犯,如果能进高校深造,无论对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还是对其缓刑期间的改造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的。一味的严刑峻法,于事无补。